2022年4月餐事辣評
餐飲等特困行業實行階段性緩繳養老保險費政策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對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在今年二季度實施暫緩繳納養老保險費,并將已實施的階段性緩繳失業和工傷保險費政策范圍,由餐飲、零售、旅游業擴大至上述5個行業,緩解這些行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資金壓力。會議還提到:提高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符合條件的地區可從60%提至最高90%。
點評:今年3月份,餐飲業受疫情影響很大,特別是高、中風險地區的餐飲堂食乃至外賣遭遇階段性停擺、多地物流不暢,餐飲業再次遇冷。暫緩繳納養老保險對降低現階段企業現金流壓力有一定作用。餐飲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解決了大批基層勞動者就業問題,尤其是品牌連鎖餐飲企業,其每個門店都是小微企業,在安置勞動就業、維護社會穩定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綜合受到疫情波及損失更大,但穩崗返還卻僅涉及中小微企業,品牌連鎖企業由于總公司是按照所有分支機構的匯總人數核定的,因此無法歸屬于中小微企業,也就無法享受小微企業的紓困政策。目前,如不及時給予政策支持,將會出現連鎖企業大面積關店、減員、虧損、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紓困政策應該找準行業痛點,切實解決企業現金流難題,才能協助行業走出疫情帶來的困境。
多地放寬政策支持餐飲復蘇效果待評估
進入4月以來,全國多個城市相繼出臺政策,促進消費持續恢復。4月7日,南京市商務局、南京市財政局發布《南京市關于支持批零住餐等服務行業紓困解難穩定發展的十條措施》。4月11日,成都市政府出臺《支持市場主體健康發展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4月22日北京發布《關于繼續加大中小微企業幫扶力度加快困難企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措施》。
點評: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其中,圍繞保市場主體加大助企紓困力度中,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零售、餐飲等行業企業免費開展員工定期核酸檢測,對企業防疫、消殺支出給予補貼支持。落實好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紓困扶持措施。北京的《措施》中提到2022年對餐飲、零售、巡游出租車、外賣、快遞行業以及從事進口非冷鏈貨物相關經營活動的中小微企業免費開展員工定期核酸檢測。此舉措如能按期落實,將有效降低企業防疫成本負擔?!伴_源”方面,“外擺”措施陸續出現在南京和成都的文件中,雖然2020年各地政府文件也有提及,但由于“占道經營”“違章建筑”等問題使“外擺”的餐飲企業成為了城管們的“重點監管”對象,讓人望而生畏。希望此次做到統籌規劃,不能“一放了事”,在開放“外擺”的同時作出有效規定,幫助餐飲企業走出困境,提振消費信心,真正做到李克強總理曾說過的,“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p>
一季度全國餐飲收入同比微弱增長
國家統計局4月18日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3月,全國餐飲收入10653億元,同比增長0.5%;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2408億元,同比增長0.9%。
點評:雖然一季度全國餐飲收入數據暫未出現同比下降,但3月份全國餐飲收入已同比下降16.4%。一季度的微弱增長之所以未出現同比下降,與1-2月節日及冬奧因素消費需求大幅釋放有關。然而,近期國內疫情多發,多地餐飲企業已受到嚴重沖擊,需求收縮,預期下降,有的甚至停業歇業,餐飲企業舉步維艱,亟需各地政府盡早落地餐飲行業的紓困政策,尋求謀變,促進餐飲業紓困增效、平穩健康發展。
職業打假“碰瓷式”維權引熱議
近日,一則“女子賣150碗熟肉被舉報三無產品,法院判其退賠5萬”的新聞被網友廣泛關注。據媒體報道,重慶的王女士銷售自家手工制作的粉蒸肉等土特產時,被“職業打假人”起訴,指其為“三無產品”。最終,法院判決王女士退還4500元貨款并給予十倍賠償,共計約5萬元。4月22日,原告邵某告訴記者,目前他沒有其他職業,偶爾跑跑外賣,主要精力放在打假上,他不愿意在道德層面討論自己的行為,“合法就行?!?/p>
點評:此事引發巨大爭議,有對原告行為感到不齒的,認為其專挑“老實人”下手,也有對法院判決感覺不公的。但不可否認的是,被告經營行為確實存在瑕疵,讓人有可乘之機。從另一個角度看,連自學都可以成為職業打假人,而生產經營者卻對法律法規一無所知,可見學習貫徹《食品安全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等規定,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每年接受不少于40小時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培訓是多么的必要。此外,面對惡意打假、敲詐勒索,經營者也要留存好證據,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
北京朝陽推出階段性服務企業疫情防控險
4月24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發布會上,北京市朝陽區副區長楊蓓蓓介紹了針對停工企業的保險保障政策,在朝陽轄區內因防疫暫停經營的服務型企業員工,保險給予每人每天100元賠償,最高賠償期限21天,每家企業每次停業事故累計最高可賠償10萬元。目前,本輪疫情涉及區域的停業商戶和員工,均可享受理賠服務。
點評:小編發現,2020年北京市朝陽區就推出了“服務業疫情防控綜合保險計劃”,如今保險方案更加系統化。餐飲服務業作為接觸性聚集性行業受疫情影響很大,為阻斷疫情傳播,部分地區要求停工停產減少人員聚集,暫停營業的餐飲企業失去收入來源還要繼續繳納房租及人員社保,對本就現金流緊張的餐飲企業來說可謂雪上加霜。保險方案的實施可以使面臨停薪的員工獲得保險補償,對于企業來說減輕了工資支付壓力,對于員工來說獲得了基本生活保障,對于政府來說減輕了社會管理壓力,是政府與保險業合作支持疫情防控的新方法、新舉措,對疫情防控與民生保障起到了良好的支持作用。
廣州黃埔首推無人餐車經營試點備案
4月7日,廣州市黃埔區市場監管部門發放全國首批無人餐車經營試點備案憑證,也使廣州國際生物島上6輛已“持證上崗”的無人餐車近段時間火速躥紅。餐車在自動駕駛中靈活游走,躲避障礙物。市民朋友見到它招招手即可自助掃碼取餐,十分智能便捷。
點評:疫情常態化防控背景下,無接觸配送、無接觸消費等新模式應運而生,同時出現監管“空白地帶”問題。此次監管部門主動回應企業無人餐車的新需求,可謂“量身定制”經營備案,此“量身”不僅包括負責發證的市場監管局,還包括城管和商務部門的積極統籌協調,從食品安全、市容環境等多方面實現規范無人餐車的監管措施,做到監管的全鏈條全領域覆蓋,推動了餐飲新模式的提質增效。